「花蓮旅遊群聚商家」專題採訪~「最真實的體會!最難忘了經驗!~~~如豐琢玉工坊~台灣玉」

受訪人:姜錦源
商家資訊: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忠孝街91號
TEL : 03-8652323
受訪日期:20090903

(本採訪不以逐字稿方式表達,而是先讓小編扮演成一個遊客的角色,透過一個如同顧客的方式去發問及瞭解,小編將盡可能的去描述企業主每一個回憶的片段…從小編所看到的部份來跟大家分享…本文是「98年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所進行的網路行銷計劃的一部份」,藉著「Blog 行銷」的方式,以消費者的角度去深入觀察這十家花蓮的群聚廠商的經營信念,以面對面對話的方式體驗這最初的感動!)

「如豐琢玉工坊」內的一景

        關於「豐田玉」,一個早被大家遺忘的花蓮故事。坐落在花蓮縣壽豐鄉的豐田,其舊名為「鯉魚尾」, 1909~1917間,台灣總督府因為這一帶土地豐饒且多水田,所以將其命名為「豐田」,其地理涵蓋現今的「豐坪」、「豐山」與「豐裡」三村(現今的台九線224公里處)。


姜老闆接受小編的採訪

        小編電話中和姜老板聯絡,因為對於「豐田玉」,小編也不是很了解,隱隱約約有從別人的口中聽過,好像是花蓮早年採玉石的地方,但是切確的地方在哪裡?就是不知道?經過電話中姜老板的說明,依然不是很清楚的小編,姜老闆似乎看穿似的對小編說:「台九線224K右轉」,這一句話烙印在小編腦海,當下丟下手中的地圖與地址資料…就開開心心的順著台九線南下,果然在「224K」處發現路口與指標,並且很快的就找到了「如豐琢玉工坊」。


左起:姜老闆兩位公子...小編...姜老闆合照

         在表明來意後,順著門繞到屋子的後面,一見到姜老板的人,正好姜老闆正在熱情的接待朋友,身著輕便衣服的姜老板,滿臉笑容的和小編說話,感覺上就像是認識許久的老朋友一般,讓小編頓時間也自在了不少。環顧著眼前的環境,原來在店面的後方別有洞天,這裡就是傳說中的「玉石加工DIY體驗場」。


「玉石加工DIY體驗場」照片



        關於「如豐琢玉工坊」的特色小編在這就不再多贅述…請自行參考本計劃之群聚入口網站( http://www.formosa-ya.tw/ )就讓小編旁敲側擊替大家問一些一般官方網站或是一般Blog單純吃過後的心得分享不同之地方,那就是…究竟「如豐琢玉工坊」是怎麼成功的大秘密!

         姜老板感嘆著「豐田玉」從歷經過台灣玉石的興盛與逐漸沒落過程,自身經歷過花蓮玉石產業的興衰,正當玉石產業在花蓮風光不再時,同業大多陸續歇業的時候,姜老闆也一度想要結束此產業,但是內心掙扎了許久,最後還是決定繼續為台灣玉石盡一份心力,並深知開創新局、轉型創新及蛻變勢在必行的重要性,招回了外地的子女回鄉,一起讓這個沒落多時的豐田台灣玉產業能夠再次成為花蓮的特色。



小編在認真摧毀玉石一景


姜老闆認真的幫小編補救的表情

 
 姜老闆的具體作法是什麼呢?小編的觀察如下:


1、有效接受輔導資源:如接受「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的協助…還有小編這個縮減數位落差群聚等計劃,讓公部門等單位可以給予協助。傳統產業能有這樣的觀念是很重要的(小編看過很多傳統產業的企業主無法接受新的觀念而裹足不前…)


2、堅持小而美的經營理念:當小編問及他們是怎麼拓展客源的?是否需要在哪方面想辦法增加客人?想不到姜老闆的回答是:「我們不希望大量的客人一次湧入」,小編好奇的繼續追問,才知道因為大量沒有預約的團體客人一次湧入,不但姜老闆來不及先預備足夠的人手解說,還會讓原本有預約的團體來參觀的「品質」下降,這不是他們所希望的。


3、認知到對玉石的推廣要從讓客人自己動手開始:前面有提到的玉石體驗DIY加工場就是要讓每個來客除了千篇一律的「介紹」之餘,講再多不如讓他自己動手做做看!唯有真實的經驗是最難被抹滅掉的﹗(小編也很不好意思的在姜老闆的鼓勵下…也湊一腳體驗了一下玉石DIY…應該說是玉石破壞之旅…呵呵~~~)


4、有子女願意傳承:說到傳統產業的傳承,很多傳統的產業就是敗在找不到人接手的窘境…關於這一點,小編看到姜老闆膝下有一對兄弟與一位千金大家都齊心和父親一同打拼花蓮玉石的推廣,小編心想,再好的事業如果沒人可以接手…終將走到盡同!而在此,他們做到了。

小編碎碎唸:經過了這次的採訪,讓小編大開眼界,真的有自己動手做過就是不一樣(雖然大部份快做壞玉石的時候都是靠姜老闆及兩位公子救回來的!!!),回途的路上還在回味剛才初次拿到一塊原本小編眼中的「石頭」怎麼經過修磨、拋光後變成一塊不折不扣的「玉石」?!那種感覺真的要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能一探個中著滋味唷。小編有問過姜老闆…現在224K還有在開採玉時嗎?姜老板說沒有了…但是他們還有很多所謂的「廢料」足夠讓我們做為瞭解當初花蓮聲名遠播的「豐田玉」。小編發現,現在「如豐琢玉工坊」有不少接受的定期團體是和學校、社區等單位合作,我想這就是傳承吧!讓後人繼續記得花蓮的「豐田玉」。